《認識計算機》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計算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計算機》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2.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知識。
3.了解容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4.了解常見外存儲器的特點。
5.學會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知識。
教學難點:容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三、教學方法
觀察體驗學習、合作討論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啟發(fā)引導學習。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課件,展示現代各種各樣第四代計算機。
老師引入: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計算機作為功能強大的信息處理工具,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計算機帶來方便的同時,人們卻經常被各種各樣的軟件、硬件問題所困擾。那么你們了解計算機多少呢?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回答,師生互評。
2.新課講授
教師展示課件,介紹計算機的發(fā)展史:
?。?)第一臺計算機是“埃尼阿克”(eniac),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3)第四代計算機特點。
體積小、重量輕、功耗少、功能強、成本低。
老師引入: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計算機結構組成,進一步認識計算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會成為一位計算機小行家。觀看介紹計算機硬件的錄像,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自主學習:學生結合所看錄像,學習教材中計算機硬件知識。
教師提問:計算機硬件從外觀和內部分別有哪些部件?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課件,總結:
外觀上:機箱、顯示器、鍵盤、鼠標、音箱。
內部構造:主板、cpu、電源、內存、顯卡、硬盤、光驅、軟驅、網卡等。
教師提問:看完這些硬件結構,那這些部件分別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計算機比如是一個人,那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各個部件都起到人的哪個器官的作用。
教師展示課件引導講解。
cpu:猶如人的大腦,起運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計算機的血管和神經,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顯卡:相當于人的眼球,圖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聲卡:它是計算機的聲帶,計算機能發(fā)出聲音全靠它。
內存條:計算機的臨時倉庫,它是計算機的內存儲器。
硬盤:猶如一個大倉庫,它是計算機的外存儲器,用于儲存程序和數據。
顯示器:相當于人的臉,大腦處理后的信息,往往通過人的臉表現出來,它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音箱:是計算機的嘴,計算機由它發(fā)出聲音,同樣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鍵盤、鼠標:各種操作和命令由它輸入計算機,它是計算機的輸入設備。
打印機:相當于我們使用的筆,也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合作競爭學習:老師打開機箱,展現計算機實物部件,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知識搶答。
老師引入:在計算機硬件系統中,我們說內存是臨時倉庫,硬盤也是個大倉庫,不管是內存儲器還是外存儲器(包括硬盤、軟盤、光盤和u盤等),它們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課件)
?。?)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最小單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進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單位是字節(jié),英文byte,縮寫為b。
一個英文字符占1個字節(jié),一個漢字占2個字節(jié)。
常見的容量單位有比特、字節(jié)、千字節(jié)(kb)、兆字節(jié)(mb)、吉字節(jié)(gb)。
?。?)換算關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查看存儲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擊“我的電腦”,執(zhí)行“屬性”命令,在“系統屬性”對話框中查看內存容量和cpu信息(見圖1)。
圖1
雙擊“我的電腦”,單擊盤符,在左邊“詳細信息”項中查看硬盤空間的使用情況(見圖2)。
圖2
小組合作討論:討論本節(jié)的“討論學習”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七、板書設計
計算機存儲的最小單位──二進制位(比特、bit或b)
計算機存儲的基本單位──字節(jié)(byte或b)
8個位(比特)=1個字節(jié)
存儲容量(文件大小)單位:b、kb、mb、gb
換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八、總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計算機硬件知識,也認識了計算機的各個部件。通過學生親身探討,實物接觸,讓學生覺得計算機不再神秘。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九、鞏固練習
你了解常用的外存儲器么?你、同學、朋友、老師身邊都有哪些外存儲器呢?請你做個小小的調查,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外存
容量
特點
硬盤
光盤
u盤
《認識計算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概念及其關系
2、了解計算機硬件的各個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儲器的分類、內存 RAM 與 ROM 的區(qū)別及其作用。
4、了解軟件的分類知道常見的軟件的類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機的結構和主要部件了解計算機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計算機軟件的分類及其作用并歸納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結構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結構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學難點: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結構。
三、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計算機設備
四、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師生問答法、講授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前先給學生提出謎語:不會說話會計算,不會想來卻有腦,少了電源就睡覺,沒有鼠標受不了。謎底:計算機。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認識計算機。
二、講授新課
1、展示計算機設備
學生觀察計算機,認識各部件,說一說他們的名稱及作用,教師及時更正、補充。(出示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音箱)
2、出示幻燈片,展示計算機各個設備,讓學生連線組成一臺能夠正常工作的計算機。放大掃描儀,讓學生認識,并說明其作用。引出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3、出示幻燈片,展示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的概念,并簡單說明。
4、讓學生把自己所拿的設備加以區(qū)分,在幻燈片上加以標注,明確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5、外部設備
出示幻燈片,明確哪些屬于外部設備。
6、了解神秘的主機
拆開主機,展示內部圖。出示主板、CPU、光驅、內存條、硬盤,結合幻燈片,可以觀察實物找出主機內的位置,也可以先看主機內部,認識名稱及作用,說到內存條與硬盤時加以區(qū)別并引出內存儲器、外存儲器,并聯系生活認識U盤、光盤、移動硬盤、軟盤。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相當于人的大腦。
存儲器 存儲器具有記憶功能,是計算機記憶或暫存數據的部件。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與外存儲器。
7、小游戲:明確主機內各部件的位置
8、計算機軟件系統
由老師小時候玩游戲,但是在主機內找不出游戲引出軟件。軟件就是各種程序的組合,包括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1)系統軟件 系統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程序等。 操作系統是控制其他程序運行、 管理系統資源并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統軟件的集合。如:Windows 操作系統、Linux 操作系統等。(2)應用軟件 應用軟件包括專用軟件和通用軟件等。如:迅雷、QQ等。
9、小測試。
正確區(qū)分軟件、硬件。
10、學生嘗試總結,教師對其修改補充 學生通過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自己先進行本節(jié)課知識的總結,再由老師加以修改和補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增強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認識計算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