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教學設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蠶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蠶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學習母親無私奉獻的美
2、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意思,交流感受。
3、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指定的字。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教學重點:了解養(yǎng)春蠶的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教學準備:(1)課文朗讀錄音。
?。?)搜集有關蠶的資料。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學法講讀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應該見過蠶了吧,你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養(yǎng)過蠶嗎?見別人養(yǎng)過蠶嗎?養(yǎng)蠶容易嗎?今天我們要學習老一代文學家巴金寫的《春蠶》,從中不僅能知道蠶的生長過程,更能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體會到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解決字詞。
1、生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努力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正音。
3、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認讀,再次正音。
4、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畫出不理解的詞,讀后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決。
5、指名分段讀,思考本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6、集體交流:(1)本課中詞語的意思。(2)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質疑問難。
邊讀邊畫邊批,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寫出你的問題,你的理解。
小組交流自己的問題,合作解決。
集體交流,并把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寫到黑板上,以便下節(jié)有重點地去學習。
四、作業(yè)。
1、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規(guī)范地抄寫本課中你認為好的詞及那些較難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理清線索。
1、讀課文,填寫下表。
蠶的生長過程母親干什么,怎么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摘桑葉擦干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換大匾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分匾打掃蠶室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一夜兩次添桑葉清理蠶沙
“上山”了捉蠶“上山”摘繭子
2、巡回指導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體交流。
二、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
1、自讀課文,畫出表現(xiàn)母親辛苦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在旁邊寫出你的理解。
2、讀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特別強調如下的詞“照例”“每到這時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總要”“常??匆姟薄翱偪匆姟薄?/p>
三、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范讀,初步領悟。
2、生自由練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試有感情地讀下來。
3、讀后評議,再讀。
4、各小組內比賽讀,選出讀得特別好的進行全班比賽。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了解母親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應該怎么做去回報母親,把它寫到日記上。
板書設計:
春蠶
蠶的生長過程母親干什么,怎么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摘桑葉擦干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換大匾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分匾打掃蠶室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一夜兩次添桑葉清理蠶沙
“上山”了捉蠶“上山”摘繭子
辛苦無私奉獻
春蠶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養(yǎng)蠶的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從中受到熱愛勞動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2通過重點句的教學,訓練學生在句與句的聯(lián)系中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一天天……也一天天……”說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母親養(yǎng)蠶的過程,著重從養(yǎng)蠶的過程當中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教學難點
怎樣將了解母親養(yǎng)蠶的過程與母親養(yǎng)蠶的辛勞結合起來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孝敬父母。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蠶嗎?誰能簡單說說你對蠶的了解。
2。課題為什么說是春蠶呢?(春天是養(yǎng)蠶的季節(jié)。)
二、完成預習
1。讀預習提示,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2。找出預習的要求有幾項?指名讀
?、僮x讀課文,看看母親是怎樣養(yǎng)蠶的,她在養(yǎng)蠶過程當中付出哪些辛苦。
?、谝⒁庾x懂每句話,還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把自己親自做的和看到的事情寫清楚的。
3。初讀課文,標出文章的自然段。
4。找學生把預習中的兩個要求簡單回答一下。(回答不準確,可留作講讀課文時解答。)
三、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把握不準的字音可劃在書上。
2。注意讀準下面帶點字的字音:
照例(lì)蠕(rú)動抖(dǒu)落
小匾(biǎn)滲(shèn)著汗扎(zh?。┏?/p>
兩鬢(bìn)
3。檢查生字的讀音:(將生字抄在小黑板上。)
指名讀,齊讀,特別注意加黑字的字音。
母換株桑榆絲喂增
隔搬添燭慈祥繭簸箕
4。注意本課書中多音字的讀音與組詞:
簸bò(簸箕)扎z?。ㄔp子)
bǒ(顛簸)zhā(扎實)
5。默讀課文將生字組成的新詞畫在書上,指名讀,讀準字音。
四、朗讀課文,思考
母親是怎樣養(yǎng)蠶的,她在養(yǎng)蠶過程當中付出了哪些辛苦。(問題寫在小黑板上掛出。)
板書設計(請學生上黑板填寫)
注意加粗字的字音:多音字:
照例蠕動抖落簸______()
小匾滲著汗扎成______()
兩鬢扎______()
______()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到養(yǎng)蠶,這對于我們大家還是件很陌生的事情,下面我們就來看幻燈,了解蠶的一生。
2在我們了解了蠶的生長過程后,我們看看蠶的生命是怎樣開始的。指名讀1~2自然段。
二、理解三至八自然段
1指名讀3~8自然段,其它同學在書上找出哪些語句介紹了蠶的生長變化?
2從蠶的生命開始以后,母親又是如何喂養(yǎng)的?(分組討論,找出有關母親喂養(yǎng)蠶的語句畫在書上。)
3蠶生命開始時,母親怎樣做?(找出句子。)
4找出句子后,再從句中找出表示母親動作的詞語。(抖落,擦葉,剪葉。)
5蠶一天天長大后,一直到“上山”前,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分匾、清室、添葉、清蠶沙。)
6蠶快“上山”了,母親又是如何做的?(扎“山”,摘繭。)
7通過討論母親喂養(yǎng)蠶的語句后,你從中看到了什么?(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8蠶生長到哪個階段是母親最忙的時候,看看母親這時候是怎么做的?(分析重點句,打幻燈。)
?、?strong>每天深夜,母親總要起來添桑葉。我一覺醒來,常常看見母親拿著燭臺去喂蠶。
?、谖矣敏せ有Q沙的時候,總看見母親的額角上滲著汗。
?、畚姨痤^,看見母親的兩鬢又添了一些銀絲。為什么這幾句能看出母親的辛苦,哪些詞又最能突出?(指名說一說,重點字的意思。)
9母親養(yǎng)蠶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喂養(yǎng)?(交學費。)
從課文中找找哪句話能看出母親只能靠養(yǎng)蠶換錢?
?。ǖ?段,“解放前,我們家很窮,母親就靠養(yǎng)蠶換點兒錢,給我們姐弟倆交學費。”)
“就靠”說明了什么?
10當媽媽從麥稈上摘下繭子的時候,她又是如何說的呢?(齊讀媽媽的話。)
為什么說“來得不易”?為什么要讓我和姐姐知道“不易”?
通過學習課文你覺得這學費來得容易嗎?有感情地朗讀母親說的話,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11養(yǎng)蠶這樣辛苦,可媽媽又是如何看待的呢?當小生命“開始”時母親怎么樣?(微笑)當母親拿著燭臺去喂蠶時母親又怎么樣?(慈祥的臉。)
養(yǎng)蠶這么苦,這么累,媽媽卻總是微笑,總那么慈祥,為了子女甘心情愿吃苦受累,說明了什么?(母親對兒女的疼愛。)
12媽媽養(yǎng)蠶這么苦,換了你,會留下什么印象?(很深的印象。)
找出課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
?。ǖ?自然段中:“每到這時候,我常常想起母親來。”)
13我們知道,喂蠶是為了結繭抽絲,好織成美麗的絲綢,蠶吃桑葉卻吐絲,喂蠶人就更辛苦了,文章實際上去借題贊美母親“春蠶”般的精神。
三、齊讀第九自然段
蠶葉的銀絲怎么爬到了母親的頭上?母親頭上的銀絲是怎么來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帶有“……一天天……也一天天……”“增加”“慈祥”的句子讀一讀,再練習用這些詞語說話。(“增加”造句時必須有前提,“慈祥”可和面龐、微笑搭配。)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母親是怎樣養(yǎng)蠶的?
2母親在養(yǎng)蠶過程當中付出了哪些辛苦?
?。ɑ卮疬@兩個問題時,第1題抓住蠶的生長過程,第2題主要說出母親養(yǎng)蠶動作的詞語和講讀課文時的重點句。)
三、注意下面生字的字形
1注意筆順:
2利用熟字和生字對比記憶字形:
換——喚株——蛛疊——桑榆——偷
增——普隔——融搬——般祥——樣
比較字形后讓學生分別組詞。
3下面生字是要特別注意的:
“繭”和“燭”都是生字,特別注意部首不同字音和字義也就不同。
四、記憶字形后,聽寫生字詞
五、課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動,找出來讀一讀
春蠶教學設計3
一、本課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對蠶的贊美之情。
2、在初步理解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并運用描寫、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及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進行生動說明的方法。
3、能了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機制,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生動說明的方法及作用。
2、了解蠶的生理機制。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科學小品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本文的情感色彩特點,因此,我采用了印發(fā)《無題》詩的解說材料,播放吟詠歌曲,強化贊美意向,并以此結構全課的教學思路。
四、教學課時
1教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生邊欣賞音樂邊閱讀印發(fā)材料,誘發(fā)內心萌動的激情,深化對題目的理解。
?。?)師生互動,理解題意。
明確:①賦予春蠶感人的情操,贊美它的獻身精神。
?、趶娬{了春蠶的顯著特征———吐絲,且至死方盡
?、埸c明本文說明的對象是春蠶
2、聽錄音,思考:(是啊,古代的詩人感奮與于春蠶的至死不渝的情操,現(xiàn)代的作家在提到春蠶時心里也難以平靜。下面我們一起聽課文的朗讀錄音,請同學們說說你最欣賞春蠶的哪一方面的內容?)
3、師生共同討論及適當彌補。(點名讀)
4、激問:有人說,蠶整天吃吃睡睡,是標準的“懶蟲”,你同意嗎?(出示幻燈片)
?。猩R讀)
?。ǚ趸?(吃、睡、蛻皮)
卵——蟻蠶——————————成熟的蠶
(四次)
奧秘 蠶
體
成
熟
——蠶蛻皮的奧秘——
小結:蠶“睡”出成績,“睡”出偉大。
?。怠⒋藭r,同學們可能在想,我們也像蠶一樣吃吃睡睡,是不是也能吐出閃光的絲呢?(出示幻燈片)(女生齊讀)
蠶吃進桑葉 經過 吸收
?。ㄐQ絲形成的過程)
小結:蠶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認準目標,不計報酬,無私奉獻,怎不讓我們肅然起敬!作者的感情也越發(fā)深沉。
?。丁⑿Q確實是值得我們贊美喜愛的對象,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呢?請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組織小組討論。
7、拓展訓練
選句填空
善于“金蟬脫殼”的海參,(A、也有睡大覺的本事哩,B、也有休眠的習性)不過海參睡眠的季節(jié),不是冬天,而是夏天。這就怪了!
海參吃海底下的蟲子——浮游生物。夏天到了,海面上風和日麗,氣候炎熱,原來在海底過冬的蟲子都浮到海面上來生活,海底下再沒有海參賴以生存的蟲子了。那怎么辦呢?浮到海面上去追逐蟲子嗎?可海參只會在海底下蠕動,不會游泳;唯一的辦法,就是睡大覺。
海參要睡多長時間呢?(A一般地說,要睡上四五個月。B將近半個春秋)夏天過去了,冬天來臨了,原來是熱烘烘的海面,變得寒氣逼人,(A、蟲子們由于畏寒,又回到海底B蟲子們受不了了,又回到海底過冬了。)哈哈,海參的”糧食”來了,于是,它醒過來啦。
8、課堂總結(目標)
9、布置作業(yè)(蟬)(說明文的基本常識)
10、下課
板書設計:
表達方式:描寫、抒情、議論
嘔心瀝血吐絲結繭生動說明
至死不移修辭手法:擬人、比喻
春蠶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照例”、“慈祥”、“滲”等詞語。
2、了解養(yǎng)蠶的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3、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母親說的那兩句話的含義,從養(yǎng)蠶的過程中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母親對子女的愛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照例”、“慈祥”、“滲”等詞語。
2、了解養(yǎng)蠶的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
師:母親是平凡的、偉大的,母愛是神圣的、無私的。課文《春蠶》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為供子女上學而飽嘗養(yǎng)蠶艱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共同體會這位母親養(yǎng)蠶的艱辛,感受這位母親對子女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板書課題: 《春蠶》
師:誰見過蠶,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家蠶。
二、整體感知
出示思考題:(課件)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劃出生詞,利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共幾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讀文后,你都初步知道了什么?
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
1、出示生詞投影片,指名讀。(課件)
強調“?!薄ⅰ霸觥?、“扎”、“燭”、“滲”的讀音。
2、出示生詞(課件),指讀,說說詞意。
(學生不懂的,老師作補充介紹)
蠶種:帶有蠶卵的紙叫蠶紙,也叫蠶絲種。
榆錢:榆樹的果實,形狀圓而小,像小銅錢。
匾:用竹篾編成的器具。
燭臺:插蠟燭的器具。
蠶沙:家蠶的屎,黑色顆粒,可入藥。
上山:本課指蠶眠四次后,在吐絲的時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細棒或麥稈上,開始吐絲結繭。
上述這些詞語,講課中教師可聯(lián)系實際,通過圖片、實物讓學生理解。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目的: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4、口頭填空:(出示課件)
(1)蠶的生長順序是:極小極小的蠶→( )→( )→( )→蠶“上山”了。
(2)帶有蠶卵的紙叫_____,也叫______。家蠶的屎叫_______。某些昆蟲的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吐絲做成的殼叫_________。
5、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點撥。
四、默讀思考
讀文,理思路。
(1)蠶初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標畫出來。
(2)在蠶生長過程中,母親都做了哪些事?從文中找有關句子畫出來。
同桌兩人為一組,按照蠶的生長、母親干了什么這兩個問題,對應著讀有關句子,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做準備。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孝敬父母。
2、訓練學生在了解句間聯(lián)系的基礎上,讀懂自然段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并學了第一段,誰能說一說,蠶的生長過程大致經過哪幾個階段?母親為什么要養(yǎng)蠶?
(過渡)勤勞的母親干得多,說得少,課文中描寫母親的語言只有一處,請大家把它找出來,認真讀一讀。
1、投影出示母親的話,指名讀。
2、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交流)
(過渡)母親的這兩句話道出了養(yǎng)蠶的艱辛,對子女深深的愛,道出了對子女殷切的希望。母親養(yǎng)蠶的艱辛和對子女的愛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深入學習課文。
二、課文學習
(一)第一自然段學習
1、指名讀第一段。
2、提問:
“常?!笔鞘裁匆馑?“這時候”指的什么時間?為什么“每到這時候,我常常想起母親來?”母親為什么要養(yǎng)蠶?這一小節(jié)說了什么意思?(學生交流)
(二)第二、三自然段學習
1、默讀課文,出示思考題:
這兩段文字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母親養(yǎng)蠶的艱辛以及對子女的愛,把它劃出來。
2、討論交流。
投影出示:春天一到,桑樹剛發(fā)出新芽,母親就照例拿出幾張蠶種來。
先讓學生讀句子,再引導學生說說“照例”的意思。讓學生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慣例,年年都這樣做。理解母親養(yǎng)蠶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母親年復一年地養(yǎng)蠶,不怕辛苦,正是表現(xiàn)了對子女的愛。
指導學生用“照例”練習說話。
3、教師講述: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句中“照例”這個詞,我們通過聯(lián)系中心,體會到了它的作用。還有哪些詞語也能體現(xiàn)出母親的艱辛,體現(xiàn)出母愛?(學生自學后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布滿”(數(shù)量極多)、“極小極小”(表明難養(yǎng))、“微笑”(一種希望的微笑,蠶寶寶的出世與子女的學費是緊密相關的)、“抖落”、“擦得干干凈凈”、“剪得又細又勻”(說明母親精心、細心)等詞語來理解這段話。
4、指導朗讀。
5、歸納學法。
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兩個自然段的?誰能用“先”、“再”、“最后”說一遍。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我們把學法歸納為三步,第一步默讀課文,勾畫詞語;第二步聯(lián)系中心,談談體會;第三步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過渡)下面我們就按照這種學法,繼續(xù)學習。
(三)第四自然段學習
師設問:按照剛才的學法,第一步我們應該干什么?
(學生回答:默讀課文,勾畫詞語)
師:好,我們就先默讀第四自然段,勾畫出關鍵的詞語。我們比一比,看誰勾得全,勾得準。
學生默讀后,教師引導:
現(xiàn)在我們進行學法的第二步,聯(lián)系中心,談談體會。誰先發(fā)言?(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以下詞語“一天天”、“吩咐”、“擦干”、“輕輕”、“均勻”,聯(lián)系中心,進行體會。一方面體會母親在忙碌中,艱辛地度過了“一天天”;一方面理解母親對蠶兒愛護備至,愛蠶兒正是愛兒女的表現(xiàn)。)
待學生理解到位后,教師再指導朗讀。
教師講述:好,下面我請同學們自學第五、六自然段,看誰學得好,懂得多。
(四)學生自學五――六自然段
(注:二至五自然段重在教學法,體現(xiàn)“教”,第四自然段體現(xiàn)“扶”,第五、六自然段則體現(xiàn)“放”。如果學生理解不到位,教師應引導學生找關鍵詞,如:“每天……總要……”、“常?!钡仍~語,深入理解、體會母親深夜添桑葉的情景,應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理解。)
(五)自學第七自然段
(六)第八――九自然段學習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2、聯(lián)系全文體會母親那兩句話的含義。
(1)請聯(lián)系全文,舉例說說這學費來得怎么不易。
(2)聽了母親的話,“我”和姐姐心里怎么想?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會對母親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母親的話。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又添了一絲銀絲”說明了什么?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
母親為“我”和姐姐操盡了心,越來越蒼老了,而母親向子女索取了什么呢?
三、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四、小結全文。
課文為什么用“春蠶”做題目?
課文寫了春蠶的生長過程,贊頌了母親的辛勞、偉大(可適當講解“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意思)。母親就像春蠶一樣,一生只知默默地奉獻,把她全部的心血、全部的青春都獻給了下一代。
五 、布置作業(yè)
1、熟記生字詞。
2、回憶母親對自己深沉的愛,準備交流。
教學反思
此節(jié)課在錄播室上課。文章為略讀課文,我按照自己的設計,用拆字聯(lián)導入教學,在孩子們初讀課文后,檢測預習情況,了解文章結構;然后細讀主體部分,引導孩子們重點學習三個句子,了解春蠶的生活習性與生理機制。
最后深讀思考,感悟蠶的精神,除了讓學生找文中句子,我還特意借用“作繭自縛”這個成語,讓孩子們從蠶的身上對這個成語有了不同的看法。拓展環(huán)節(jié),結合學校小賣店出售蜜蜂蛹,讓學生小練筆,相信有精彩等著我。
【春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春蠶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