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爱片一级无码AV_精品日本少妇一区二区免费A∨_91精品污污污国产免费_色欲人妻精品二区一区

古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2 16:53:32 教學設計
  • 古詩《行行重行行》的教學教案設計 推薦度:
  •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律動教學設計 推薦度:
  • 跳繩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教學設計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病⒄n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yōu)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病⒗斫庠婎},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齊讀詩題。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薄⒆杂梢髯x,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病⒔Y合插圖思考:

  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老師小結:

  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chǎn)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薄⒆寣W生看圖讀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薄⒊鍪鞠铝幸髸懙淖郑?/p>

  爐、銀、煙、流。

 ?。?、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场⒅攸c指導“流”字。

  (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qū)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個人建議

  對詩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設計的問題比較好:“你看圖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薄⑿〗M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场⒔沂驹婎}“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

  畫面上有哪些景物?

 ?。鴺?,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

  黃鸝白鷺雪船

 ?。?、看圖思考:

  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

 ?。ńY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釋疑。

 ?。ㄏ茸寣W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師說生讀。

 ?。ɡ蠋熋枋鲈娋涞膬?nèi)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场⒆x詞連詩。

 ?。ɡ蠋煶鍪驹娭腥我庖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

  (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怠⒓w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怠⒗蠋煼秾?。

  (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個人建議

  背詩也要注意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帶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誦。

古詩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韻之美;

  2、仔細品讀,結合重點詞語,體會詞中表現(xiàn)的畫面之美;

  3、用心感悟,結合背景,理解詞中體現(xiàn)的人物精神之美;

  二、學習重點:

  體會詞中表現(xiàn)的畫面之美;

  三、學習難點:

  理解詞中體現(xiàn)的人物的精神之美;

  四、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賞讀,品讀,悟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她,素手執(zhí)筆,抒寫清歡歲月,千山暮雪;她,柔情俠骨,琴心劍膽,她就是一代才女,著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讓我們走進李清照(出示課件:請一位同學朗讀紅字部分的前期生活,學生讀,請另一位同學讀藍字部分后期生活)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初讀:韻之美

  1、請同學介紹關于詞和詞牌。

  2、自由朗讀,讀出詞的抑揚頓挫。(根據(jù)劃分的節(jié)奏,一聲二聲長,三聲四聲短)四人小組合作,輪流比讀,讀出詞語的韻味。

  二、賞讀:景之美

  邊讀邊賞:請描述詞中優(yōu)美的畫面:(結合詞語,展開想象)

  小組合作:組長安排4號朗讀,3號提示詞語,1號,2號分別描述。

  三幅畫面,三個小組分別選擇一個畫面,組長分別安排兩位同學,一位有感情的朗讀,一位描述畫面,組內(nèi)同學隨時補充。其他小組也可以發(fā)表不同見解。哪個組先來選?畫面一?畫面二?畫面三?

  畫面一: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畫面二:興盡晚回舟,藕花深處

  畫面三:爭渡,驚起鷗鷺

  三、品讀:情之美

  1、一幅幅畫面難忘的畫面,只用哪個詞中一個字來形容最恰當?(醉)

  2、醉意朗讀.: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意?(醉景,酒醉)

  興盡晚回舟,沉醉不知歸路

  3、飽滿的感情朗讀:濃濃的醉意充滿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色彩?快樂自在

  李清照喜歡出游,喜歡閑游。經(jīng)常在山明水靜的地方尋找詩情。暮春時節(jié),綠樹成蔭,草木掩映,她在芍藥花前流連,當晚提筆填詞,以芍藥自比,“綽約俱見天真”;中秋佳節(jié),夫妻花園散步,桂花香氣撲鼻,興致油然而生,吟出“暗淡輕黃性體柔,清疏跡遠只留香”,她喜歡花下恬淡與從容;他們夫妻冬天經(jīng)常看梅花映雪,雪地上經(jīng)常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長燈下攤開宣紙記下日間的心情。李清照賞玩游樂的時候,必有酒助興。少女時飲酒,婚后飲酒,孤家寡人飲酒,詞人飲酒不拘時節(jié)不拘地點,興致上來,飲上幾杯,醉也好,醒也好,天地云月,都在酒杯中。不變的是才女的風姿。

  4、同位共讀:一個選擇帶著“醉意”去讀,一個選擇帶著“興盡”去讀,讀出不同的感覺,灑落豪放。

  四、悟讀:人之美

  1、展開想象自由讀:讀出詞中少女的形象。(無憂無慮,不拘小節(jié),自由自在,率真,單純)

  2、感悟朗讀,深入體會詞人精神世界。(獨立,勇敢)

  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她依然醉意的打量紅塵。

  她就是要告訴世人,青春時節(jié)她是那樣的沉醉過,

  她不喜歡拘束,亦不喜歡沉默。她是飛揚肆意的,她無懼世俗的眼光。

  做她喜歡做的,追求她喜歡追求的。她就這樣一路走來,一路走遠。

  總結:明月照幽蘭,清風散暗香,李清照,是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星,她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她有豐盈如歌的韻律,她有堅守,她有夢想,因為她,我們更懂得不負韶華,不負此生,讓我們?yōu)樗c贊!

  五、布置作業(yè)

  必做題:讀李清照《漁家傲》,試著從背景,內(nèi)容,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這首詞。

  選做題:積累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

古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學習在WORD中編輯圖文并茂的文檔,本課是十九課重點學習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由于插入文本框比較枯燥,故我將語文課中祖國山河的古詩與之整合,設計了古詩配畫教學網(wǎng),讓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習讓插入文本框成為一種工具方法,學生在信息技術課讀古詩、寫古詩,充分感受古詩的美,進一步理解古詩,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前面的課時里學生已經(jīng)學會編輯文字、插入圖片、設置圖片格式的操作,因此,這節(jié)課學生插入圖片及對圖片進行操作都是舊知識,對窗口也非常熟悉,新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探索掌握簡單的操作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輸入信息并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的操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還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語文學科知識,創(chuàng)作出具有詩情畫意的作品。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內(nèi)容:

  1、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

  2、在文本框中輸入信息并對文字效果進行修飾。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飾。難點:設置文本框格式。

  教學準備:網(wǎng)絡教室、古詩配畫教學網(wǎng)、教學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吟詩,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很多首古詩了,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個看圖吟詩的游戲好嗎?生:好!師出示圖片;

  生涌躍舉手,一生快速背誦《望天門山》古詩。

  師:看著這么美的畫面,老師再給你配上音樂能不能有感情的為大家朗讀一遍?生有感情的為大家吟誦。師:看著這么美的畫面,聽著動人的古詩,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把這美麗的畫面與動人的古詩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體現(xiàn)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了,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古詩配畫課好嗎?

  生:好!

  二、作品欣賞,引學新知:

  1、欣賞古詩配畫作品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登陸我們的古詩配畫教學網(wǎng)站,進入賞心園,來欣賞一些古詩配畫作品。

  生欣賞。

  師:同學們欣賞完這些作品感覺如何?生1:美!生2:太美了!生3:好!生4:美極了!??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用WORD也做一幅這樣藝術型的古詩配畫作品呢?生:想!

  師:那你知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出這些不同效果的作品嗎?生:不知道!

  生1:老師我知道望廬山瀑布那幅詩配畫是怎么做出來的!師:太好了,能不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把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輸入到WORD中,然后插入一幅這樣的圖片,再把圖片的版式設成襯于文字下方就可以了。

  師: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知道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在WORD中輸入文字時都是一排排橫著顯示的,這種文字豎排的效果怎么處理呢?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別著急,其實WORD里就藏著一個工具能幫我們做出各種效果的古詩配畫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呢?

  生:想!

  師:它的名字就叫文本框,不僅能輸入文字、添加圖片,還可以將其放置于頁面上的任意位置,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2、講解示范文本框的操作

  師:執(zhí)行“插入”→“文本框”,根據(jù)需要選擇“橫排”或“豎排”;單擊“繪圖”工具欄上的“文本框”或“豎排文本框”按鈕,移至工作區(qū),鼠標指針將變?yōu)槭中?,可用鼠標左鍵拖動繪制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單擊,其周圍將出現(xiàn)斜線邊框,內(nèi)部出現(xiàn)插入點,可進行文字的輸入和格式設置,這是文本框的編輯狀態(tài);將鼠標指針移至文本框邊框處,形狀變?yōu)槭中渭^時單擊,其周圍出現(xiàn)網(wǎng)狀邊框,這是文本框的選中狀態(tài),此時可刪除文本框,也可以設置其格式。執(zhí)行“格式”→“文本框”,或利用快捷菜單中的“設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也可以直接在其邊框上雙擊,打開“設置文本框格式”對話框。前三個選項卡可分別設置文本框的顏色與線條、大小、版式。在“文本框”選項卡中,可以設置文字距離邊界的距離。操作時同學們可自己體驗其不同效果。

  3、介紹網(wǎng)站結構:

  師:現(xiàn)在我們有了文本框的幫助,在古詩配畫教學網(wǎng)上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很多古詩配畫的資源,如:古詩園中有很多同學們熟悉的古詩,圖片庫中存有大量與古詩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供同學們選擇,老師相信有了這些同學們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區(qū)中的五項任務,做出優(yōu)秀的古詩配畫作品來,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還可以點擊幫助按鈕,獲取幫助信息。最后還可以進入高手加油站接受新的挑戰(zhàn)。好,現(xiàn)在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做出一幅漂亮的古詩配畫作品呢?

  生:有!

  師:好,現(xiàn)在同學們?nèi)f事俱備,就快點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作吧!

  三、學生探究,教師輔導:教師強調(diào):

  1、選擇的畫要與詩的意境相輔相稱。

  2、提示注意字體、字號和字的顏色的選擇,要和畫面和諧統(tǒng)一,符合詩的意境。

  四、交流作品,資源共享:

  1、學生自告奮勇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2、學生針對其作品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對學生作品給予鼓勵性評價

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病⒛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教學重點】

 ?。薄⒗斫庠娋涞囊馑疾⑾胂竺鑼懙漠嬅妗?/p>

 ?。病⒈痴b古詩詞,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課前準備】

 ?。薄熒殚営嘘P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了解詩人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xiāng)村四月。

  師生談話:孩子們,在四月的春天,你們到過鄉(xiāng)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xiāng)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宋朝詩人翁卷是怎樣來寫鄉(xiāng)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后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nóng)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簟?/p>

 ?。?、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怠⑿〗M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薄⒆杂烧b讀,結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

  師:作者用這些特有的景物給我們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圖,誰能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給我們描述?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xiāng)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ㄏ矏?、高興、贊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后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閑人少”體會到農(nóng)民都忙農(nóng)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nóng)民剛干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nóng)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贊美他們。

  ……

 ?。?、師小結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

  后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场⑷嘟涣髯詫W成果。

 ?。?、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

  蠶 桑 晝 耘 績

 ?。?、“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構要勻稱。

 ?。病ⅰ霸?、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yè)

 ?。?、抄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聯(lián)系詩詞,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學生背誦剛學的兩首詩,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請同學們把它和前面兩首詩比較一下,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了解作者:

  張志和: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市人,在朝廷上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借表現(xiàn)漁父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著有《玄貞子》,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你了解或背誦過哪些詞嗎?試著背一背(本冊學了《憶江南》)。

  二、初讀感知,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鷺”“鱖”“箬笠”“簔”的讀音。

  2、組內(nèi)輪流讀詞,相互糾正讀音。

  3、小組合作,自己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結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三、交流討論,朗讀感悟,想象畫面

 ?。?、學生圍繞詞的內(nèi)容質(zhì)疑。

 ?。?、歸納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詩人為什么不想回家?

  生:也許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陶醉。

  師:大自然真的很美嗎?你從詞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白鷺展翅高飛,肥美的鱖魚在水面跳躍”我覺得美。

  師:請你讀出你的感受。讀──

  生:在西塞山前有一行鷺高飛,我想到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

  師:真會聯(lián)想,請你讀此句。生讀──

  生:我覺得“青山、白鷺、桃花、鱖魚”都美。

  師:這些景物的確很美,師邊做手勢(姿態(tài)語言)邊讀前兩句詞。

  生:我感受到了這些景物一靜一動,動靜結合。

  師:真能干,大家找找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再仔細想想。

  生:山是青的,鷺是白的,桃花是紅的,箬笠青的,蓑衣綠的。構成了一幅美的畫面。

  師:真會發(fā)現(xiàn),一青一白,一紅一綠,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

  大家看看最后一句詞,還有什么趕來啦?

  ──斜風細雨(生齊答)

  師:是啊,整個大地低沉浸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更讓人流連。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一切都顯得詩情畫意,難道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假如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會怎樣?

  生:被陶醉,我要大聲贊美。

  生:我要把它畫下來。

  生:我要悠閑自在地體驗一番。

  ……

  師:大家明白“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了嗎?

 ?。?、生邊讀邊想象這幅畫面。

 ?。?、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塞 鷺 笠

  書寫時要注意上下結構勻稱?!叭弊⒁馄埠娃嗟慕嵌?。“鷺”中“路”不能寫得太寬和太長。

  五、作業(yè)

 ?。?、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病⒆赃x(為語文園地六展示臺做準備):

 ?、?選擇一至二首詩詞,詩配畫。(可以是收集的詩詞)

 ?、?寫一首描寫鄉(xiāng)村景色的小詩。

  【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勞

  四時田園雜興

  兒童──天真可愛

  白鷺 桃花 鱖魚

  漁歌子 鄉(xiāng)村美境

  斜風細雨

古詩教學設計5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圖片的內(nèi)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yǎng)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小朋友看一看,這個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幫助幼兒體驗古詩的意境。

  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xiāng)的人,離開了媽媽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家里的親人。

  3、師示范念古詩,邊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4、理解字詞

  疑 懷疑,誤任務的意思。

  舉頭 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兒學習古詩,邊作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年一遍,能用響亮的聲音念古詩。

  6、反復的練習,請幼兒上來表演。

  師:請小朋友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7、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8、講評。給專心的幼兒頒發(fā)獎品。

古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所”、“牧”、“捕”、“蟬”等生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在識字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ǔ鍪咎O果樹圖片)同學們,看到這課蘋果樹,你們想不想去摘蘋果???下面大家舉手來摘蘋果認字吧!

  出示生字,學生舉手認讀并組詞。(所、牧、捕、蟬、閉、立、詩、林童、黃)

  二、初讀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認真聽詩歌中每個字的讀音,并感受詩歌的韻味。

  2、理解題目《所見》。

  (1)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2)“所見”就是指所看見的東西。

  3、介紹作者。(袁枚是我國清代詩人)

  4、教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個別字的發(fā)音。

  5、要求學生朗讀古詩,畫/號表示停頓。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中看到的畫面。圖中你看到了誰?他在干什么?(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這是我們看到的,想象一下,他還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振:傳遍的意思?!傲珠小笔侵该艿臉淞?。

  師:他的歌聲怎么樣?詩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3、多可愛的孩子啊,多美的古詩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出示古詩、請個別學生來讀一讀)

  四、背誦古詩。

  采用多種方法背誦這首古詩,看看誰先背會。

  五、課堂小結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都已經(jīng)背誦下來了,大家課后再去感受古詩中描寫的美景吧!

古詩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谀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弁ㄟ^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谡n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鄢鍪静鍒D,觀察感受。

 ?、芎喗樵娙思氨尘啊?/p>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俳處煼蹲x,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簟?/p>

 ?、壑该首x,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芙M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萑嘟涣?,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谥鹁淦吩u,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吧佟薄安拧薄坝帧蓖怀隽藙谧鞯姆泵?。

 ?、巯胂螽嬅?,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廴嘟涣髯詫W成果。

 ?、鼙痴b。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俳處熡懈星榈匾髡b《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谀阒朗裁词窃~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勰懔私饣虮痴b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僮杂勺x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茉僮x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萑嘟涣鳎?/p>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俳處煂дZ: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诮處煼蹲x,體會詩情畫意。

 ?、蹖W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苤该首x,教師指導。

 ?、萃阑プx,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儆懈星榈乇痴b《漁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zhuǎn)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zhuǎn)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xiàn)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tài)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獨立識字、學詞,認字3個,寫字7個。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體會這兩首古詩詠物言志的寫法特點。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通過這一階段的閱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談談對作者的了解,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2)都描寫了馬。隨機設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交流釋疑、品悟詩情。

  中心議題1:這兩首詩分別描寫了怎樣的馬?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復朗讀詩句,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及詩句的意思,在書上批注。(學生先學,師補充關鍵詞意思)。

  大宛:漢代西域國名,素以產(chǎn)“汗血馬“著稱。

  竹批:馬的耳朵似劈開的竹子。

  驍騰:健壯、快捷。

  鉤:一種彎刀,古代的一種兵器。

  金絡腦: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夠。

  2、自由讀詩,用“----”畫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詩句,反復朗讀、體會,簡單批注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中心議題2:這兩首詩都是寫馬的,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有效策略:

  1、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特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詠物言志。不同點:《房兵曹胡馬》前四句正面寫正面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后四句轉(zhuǎn)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zhuǎn)入抒情,是虛寫?!恶R詩》沒有直接描寫馬的外形特點,而是借馬的品格,表達自己的感情。)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馬》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恶R詩》表達了作者想要實現(xiàn)理想?yún)s懷才不遇的復雜心情。)

  四、感受意境,總結全文:

  如果說《房兵曹胡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nèi)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后四句,則是通過轉(zhuǎn)寫馬的品性來抒發(fā)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吹椒勘軗碛腥绱说暮民R,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fā),于是他大筆一揮,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的“胡馬”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及詩人建功立業(yè)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馬詩》一、二句展現(xiàn)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嘶鳴。

  五、拓展延伸,實踐積累

  搜集其它描寫馬的古詩,欣賞交流體會。

  六、當堂檢測:

  1、 說說兩首古詩中重點字詞意思及詩句意思。

  2, 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 背誦古詩。

  七、分層作業(yè)。

  必做題:背誦古詩并默寫。

  選做題:收集馬的成語。閱讀《同步閱讀文庫》相關篇目。

古詩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鄉(xiāng)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鈀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xiàn)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xiāng)村農(nóng)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nóng)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后兩句寫的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nóng)村兒童年的贊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里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載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要求】

  了解詩詞內(nèi)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xiāng)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zhì)樸、和諧、靜謐的鄉(xiāng)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多l(xiāng)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xiāng)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xù)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結合注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匯報交流: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子規(guī):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yǎng)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xiāng)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nóng)民在四月里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范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nóng)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里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了解詩意。

  3、匯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兟椋喊崖榇瓿删€。

  句意:夏季農(nóng)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nóng)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xiāng)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nóng)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yè)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guī)聲里(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yōu)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為我們展現(xiàn)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zhì)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jié)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么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詞調(diào)是寫詞時依據(jù)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后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后,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課文: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對照注釋,結合畫面,了解詩意。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匯報交流: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xiāng)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閑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yōu)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xiàn)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后,你對鄉(xiāng)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鄉(xiāng)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翁卷(宋) 范大成(宋)朝張志和(唐)

  綠白

  鳥雨 生機 耘績 山鷺

  閑人少 繁忙 各當家 勞動場景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風細雨 情趣盎然

  學種瓜 漁翁不歸

  〖課堂作業(yè)設計

  1、把下面詩句補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鱖魚肥。

  ( )箬笠,( )蓑衣,( )不須歸。

  2、用自己的話把《漁歌子》第一句的畫面描繪出來

  3、快來讀讀下面的古詩,想想描繪怎樣的畫面。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仞、岳”等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仞、岳”等6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體會古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戍邊將士豪邁之情,熱愛古詩,感受戍邊將士的英雄氣概;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5.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激發(fā)學生積累更多古詩,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解題入境。

  1. 教師朗誦: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學生朗讀欣賞古詩。

  3.了解樂府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tǒng)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zhí)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zhì)與《詩經(jīng)》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

  4.導入課題:這節(jié)課,你們將一起學習一首樂府詩《從軍行》。(板書課題:從軍行,學生齊讀課題。)

  5.了解題目:《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一組邊塞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三。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從軍行》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zhàn)士的生活。

  6.什么是邊塞詩?(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二、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初讀古詩,整體把握。

 ?。?)教師范讀: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學生把這首邊塞詩先認認真真地讀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聲音洪亮,讀得有板有眼。

 ?。?)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學生齊讀古詩。

  2.再讀古詩,理解詩意思。

 ?。?)理解詩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賹W生閉上眼睛,教師輕聲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看到的畫面。

 ?、诨ハ嘟涣鳎瑥睦蠋煹睦首x聲中你仿佛看到了邊塞的什么?(青海湖、鋪天蓋地的很長很長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還看到了玉門關。)

 ?、蹎栴}交流:

  a.誰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連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側(cè),又名南山。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xx平方公里。)

  b. 課件出示雪山圖,學生觀賞圖片,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看到的。

  c.作者王昌齡詩句中描寫的雪山和同學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青海長云暗雪山)

  d.水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眼中的雪山?(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jīng)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布陰云,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

  e.誰能帶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來讀這兩句詩?(指名朗讀。)

 ?、苓@樣美妙的景象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變“暗”了?

  a. 這里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zhàn)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diào)。

  b. 將士們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c.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荨肮鲁恰笔悄淖??(即玉門關。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弈阍谝郧暗膶W習和閱讀中接觸過和玉門關有關的詩句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jīng)的關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⑦聯(lián)想到這些詩句,再讀這句詩,說能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jīng)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

 ?、嘁龑Ю斫猓骸扒嗪iL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這兩句詩是一個倒裝句,理解時調(diào)整詩句“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長云暗雪山”,意思是說從邊塞孤城上遠遠望去,從青海湖經(jīng)祁連山到玉門關這一道邊境防線。上空密布陰云,烽煙滾滾,銀光皚皚的雪山頓顯暗淡無光。

 ?、嶂笇W生感情朗讀。通過感情朗讀感受到這里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zhàn)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diào)。

 ?、庹勗掃^渡:在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戍邊將士們又是怎樣做的呢?(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課件出示古戰(zhàn)場圖片,理解詩句: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賹W生齊讀詩句,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谡l來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在荒涼的沙漠里,戰(zhàn)斗繁多,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連身上的鐵盔鐵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邊疆戰(zhàn)患還沒有肅清,就決不解甲還鄉(xiāng)。)

 ?、垡龑Ы涣鳎骸按┙鸺住笔恰按┥辖鸺住眴??(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屬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讓人感受到征戰(zhàn)時間之久,戰(zhàn)爭的激烈頻繁。)

 ?、苤笇Ц星槔首x: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慘烈;讀出戍邊將士的豪壯語言,表達出戍邊將士不把敵人消滅誓不回家的決心,表達出戍邊將士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三、總結全詩,感情升華。

  1.同學們,古代戰(zhàn)爭的慘烈絕非我們能想象得到的,在中華詩詞這一歷史長河中諸如“一將功成萬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由來征戰(zhàn)地,能得幾人還”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戰(zhàn)爭也牽動著無數(shù)個家庭,無數(shù)個家庭的親人無不牽掛著戍邊的親人。

  2.會有誰在牽掛著他們呢?也許兩鬢斑白的雙親拄著拐杖一次次在村頭翹首以盼;也許一雙年幼的兒女在一次次的呼喚父親回家;也許留守家園的妻子因思念而過早的讓黑發(fā)染霜。請你們大聲地告訴邊關將士們的親人,告訴他們將士們?yōu)槭裁础K不還”?

  ——不破樓蘭終不還!

  3.教師小結:在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了塞外風沙肆虐的惡劣環(huán)境,感受到了守邊戰(zhàn)士戍邊的凄苦孤獨與悲涼,更感受到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決心以及誓死報國的壯志豪情,這凄美、悲壯,向上的畫卷就是唐朝的邊塞詩。

  4.熟讀成誦,試著默寫。

  四、了解作者,積累古詩。

  1. 簡介作者。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

  2.拓展閱讀: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七首詩七幅不同的畫面,我們今天學的是其四,還有另外六首大家選自己喜歡的讀一讀并深入感悟。

  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酒涠颗闷鹞钃Q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酒淙筷P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酒湮濉看竽L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酒淞亢柯洳沧媳『?,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其七】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3.希望同學回家之后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請教別人、上網(wǎng)瀏覽等方法收集其他詩人的更多的邊塞詩讀一讀,思一思,議一議,感受盛唐邊塞詩的悲壯、豪放。

  五、總結學法,學以致用。

 ?。ㄒ唬┛偨Y學習方法,導入新詩的學習。

 ?。?)小組交流總結《從軍行》的學習方法。

 ?。?)小組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初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詞句;再讀古詩,借助畫面了解大意;感情朗讀,想象畫面領悟感情。)

 ?。?)請同學們借助《從軍行》這首詩的學習方法,默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同桌也可以邊讀邊討論。

  (二)導入

  1.(出示音樂 渲染氣氛)隨著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著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出示杜甫簡介)

  2.過渡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他另一種風格的一首詩,是他“生平第一快詩”。它就是——(出示課題)

 ?。ㄈ┏踝x詩。

  1.齊讀課題、解題。(從課題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2.過渡

  由于戰(zhàn)亂,杜甫一家在他鄉(xiāng)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xiàn)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冱c名讀

 ?、诼犱浺衾首x(出示錄音朗讀)

 ?、蹖W生學著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荦R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ㄋ模├斫庠姷拇笠?/p>

  1、小組討論

  2、交流理解詩意

  3、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四、悟詩情

  1、過渡:詩中意思你們已深刻體會了,那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一份怎樣的情感呢?(喜)

  2、找出詩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出示這幾句話)學生反復讀(交流中相機出現(xiàn)路線圖讓學生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心情)。

  3、深切體會“喜欲狂”心情

 ?、龠^渡:作者的這份“喜”從何而來呢?為什么收復了薊北詩人又會如此欣喜若狂呢?讓我們一起來和詩人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你就會有切身體會,請看大屏幕(出示背景)師隨著畫面講解。

  師在《二泉映月》的二胡聲中悲情朗誦《春望》

 ?、诼犞鸥@浸透血淚的心聲,你們有什么感受?(生答),當你面對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請懷著這種心情讀讀這首詩吧!

  ③過渡:“真是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啊!而今,收復薊北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經(jīng)歷了八年之久的戰(zhàn)亂終于平定了,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怎樣?會想到些什么?

  ④學生發(fā)揮想象談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話KJ隨機點擊使字體變色),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五)渲染主題

  1、詩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顆怎樣的心在跳動啊!

  2、讓學生感情朗讀全詩(回到錄音朗讀)

 ?。┱n外拓展

  過渡: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詩人以自己赤誠的愛國情抒寫出風格迥異的愛國詩篇。有憂憤深廣的動情傾訴,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師這就有幾篇與大家共賞。(出示課件,古詩欣賞)

  讓學生讀古詩欣賞。

 ?。ㄆ撸┛偨Y(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歷年來,這些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后人所傳誦,他們的愛國精神成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勵著后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承繼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字音,準確書寫會寫字“仞、岳”等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抓住關鍵字詞、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品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體會作者那份憂國憂民的情懷。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從軍行》,學生自愿舉手發(fā)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學生自愿舉手發(fā)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邊塞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板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齊讀課題。)

  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1.簡介作者。

  陸游: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詞作數(shù)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shù)十個文集傳世。

  2.了解背景。

  (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xiàn)了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zhuǎn)的心情。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

 ?。?)教師范讀兩首古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宋代:陸游

  其一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其二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背景資料: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jīng)六十八歲,罷歸山陰(今浙江紹興)故里已經(jīng)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xiāng),在山陰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xiàn)統(tǒng)一。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指名學生大聲讀詩題注釋①[將曉]指快要天亮,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指導學生讀好題目: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理解詩題。

  (1)小組交流,說說從題目上能獲得哪些信息。

 ?。?)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購念}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的寫作時間是在秋天。(“秋”)

  ②從題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的寫作時間是在秋天夜晚即將結束黎明即將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天剛剛亮的時候。(“秋夜將曉”)

 ?、蹚念}目中你可以看出詩人迸發(fā)寫作靈感的地點是在籬笆門外。(“出籬門”)

 ?、軓念}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自己的感受。 (“有感”)

 ?、莓敃r的陸游已經(jīng)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這樣一位老人在天剛亮的時候走出自家的籬笆小院,他要去做什么呢?(“迎涼”)。

 ?、蘼?lián)系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說說那么高齡的作者為什么那么早要“出籬門迎涼”?(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xiāng),在山陰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xiàn)統(tǒng)一。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這兩首詩。)

  ⑦誰能根據(jù)以上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秋天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人不能安睡,夜晚天剛剛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外,以解除煩熱和心頭悵觸,寫下自己當時的感受。)

 ?。?)談話過渡:“感”字的意思有感想、感觸、感受、感動等,這首詩寫的就是作者出門乘涼時的感想、感觸、感受。題目中的“涼”的意思是清涼、凄涼、悲涼等。到底是什么讓作者感到悲涼又凄涼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閱讀和理解詩句。

  四、學習古詩的前兩句詩(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指名學生讀注釋②[三萬里河]指黃河?!叭f里”形容它很長。

  (1)指名學生說說對黃河的了解。(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fā)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qū)>,最后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2)拓展交流:我國有哪些大河?(最出名的還是這十條河流分別是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漢江。)

  2. 指名學生讀注釋③[五千仞岳]指華山?!拔迩ж稹毙稳菟芨?。

 ?。?)交流對華山的了解。(華山古稱“西岳”,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爸袊S河50景”之一。)

 ?。?)知識拓展:我國有哪些“岳”?(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西岳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北岳恒山,海拔20xx.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3.理解:“三萬里”和“五千仞”。

 ?。?)通過看注釋我們了解到“三萬里”和“五千仞”分別指什么?

 ?、佟叭f里”形容黃河很長。

  ②“五千仞”形容華山很高?!柏稹笔枪糯拈L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一仞大約是2.3 米-2.7米之間。

 ?。?)在以前的學習和閱讀中你看到過這樣的寫法嗎?

 ?、佟拔歉甙俪摺毙稳輼呛芨?。

 ?、凇帮w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長。

 ?、邸鞍装l(fā)三千丈”形容頭發(fā)很長。

 ?。?)古詩中的夸張。

 ?、倏鋸埬軌騽?chuàng)造新異的意象美

  夸張能創(chuàng)造意象美,這種意象具有超常變異性。它以變形的手法,改變事物原有的人們熟悉的面貌,創(chuàng)造出一種陌生的全新意象,這一意是讀者未經(jīng)歷和感受過的,因而能夠給人種愉悅的新奇感受 ,從而產(chǎn)生獨特的藝術魅力。當我們讀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注倫送我情”這類詩句后,對廬山瀑布的壯觀、對朋友的情誼都會產(chǎn)生從未有過的新奇獨特的感受,從而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讀到“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感受呢?(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象,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奇?zhèn)邀惖纳胶?,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lián)想。)

 ?、诳鋸埬墚a(chǎn)生濃郁的情感美。

  夸張是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修辭手法之,因為夸張能夠充分表現(xiàn)情感美。如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喜成雪”。那種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種狂放深沉的愁緒,如排山倒海而來,讓人震驚,讓人嘆服,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

 ?、劭鋸埬軌虮憩F(xiàn)崇高美。

  夸張的手法是產(chǎn)生壯美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為把描寫的對象放大,把情感表現(xiàn)得更熱烈,從而創(chuàng)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強勁的氣勢,從而把人帶進崇高的境界?!八倪叿ス难┖S?三軍大呼陰山動”,把西北邊塞的蒼茫、粗獷、奇特;成守將士們的英勇、慷慨和悲壯的獻身精神宣泄得熱烈而又充分,讓讀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強烈的震撼,從而產(chǎn)生種崇高的美感。

  4.理解“摩”。

  指名學生讀注釋④[摩天]碰到天。

 ?。?)說說自己的感受。(極言華山之高。)

  (2)組詞語加深對“摩”的理解。(摩天大廈、摩天輪)

  5.全班交流,說說對整句詩的理解。(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6.教師小結:一河一山代表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充分表現(xiàn)了陸游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黃河在悲泣,華山在哭訴。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作者此時的心情嗎? (悲憤、 氣憤、痛心……)

  7.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8.談話過渡:宋朝的壯美河山被金人占領了,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百姓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學習古詩的后兩句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 指名學生讀注釋⑤[遺民]指在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原宋朝老百姓。

 ?。?)從“遺民”一詞,你感受到宋朝是怎樣對待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的?(這些百姓是宋朝遺留在金人統(tǒng)治區(qū)的,他們已經(jīng)被遺棄了,被遺忘了。)

 ?。?)從“遺民”一詞,你感受到什么?(感覺到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生活的痛苦;也感受到作者對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擔憂。)

  2. 指名學生讀注釋⑥[胡塵]指金統(tǒng)治地區(qū)的風沙,這里借指暴政。

 ?。?)課件出示有關影視的片段,學生通過感官感受“胡塵”。

 ?。?)從“胡塵”一詞,你感受到什么?(感覺到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悲慘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對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擔憂。)

  3.指名學生讀注釋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理解“淚盡”。

  (1)“淚盡”的意思是什么?(淚盡指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結合全詩和自己閱讀的有關資料,說說對“淚盡”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嗎?(“淚盡”一詞,千回萬轉(zhuǎn),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早已盡了。)

 ?。?)從“淚盡”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一樣,年年盼望宋朝軍隊收復失地,有年年失望。)

  4.通過“望”和“又”字來感受人們的心情。

 ?。?)你覺得這里的“望”有幾層含義?

 ?、倏?。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年年歲歲希望能親眼看到南宋的軍隊出師北伐。

 ?、谂瓮?。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的軍隊出師北伐。

 ?、蹚摹坝帧弊帜愀惺艿绞裁矗浚S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

  ④你知道淪陷在金人占領地區(qū)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嗎?(65年。)你是怎么知道的?(詩人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jīng)淪陷整整65年了。)

 ?、菰谶@65年里宋朝統(tǒng)治者都在做什么?(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尋歡作樂,在醉生夢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宋朝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一詩中知道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互相交流說說整句詩的意思。(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如此又一年。)

  6.教師小結:中原廣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壓迫,經(jīng)受歷程長久的折磨,期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墒菤q歲年年此愿落空,他們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統(tǒng)治者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詩人為遺民呼號,目的還是想引起南宋當國者的警覺,激起他們的恢復之志。

  六、交流古詩,朗讀品味。

  1.談話引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長河中,很多詩人都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愛國詩篇,這些詩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努力奮斗,拋灑熱血。請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歡的一首愛國詩篇分享給大家。

  2.分組交流,選取名篇。

  3.代表發(fā)言,交流分享。

  《塞上曲》

  作者: 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出塞》

  作者: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己亥雜詩》

  作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七、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課堂小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zhuǎn)的心情。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

  2.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熟讀成誦,并試著默寫。

  3.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

古詩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diào)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建議】

  1、三首古詩詞貼近兒童生活,易于學生理解;語言生動形象,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學中可安排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三首古詩詞內(nèi)容上的相似之處。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個性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并逐步掌握詩詞學習的主要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2、本課教學可重點抓住人物動作破解詩詞文義,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采取誦讀、想象、吟唱、繪畫、改編等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讀”,古詩詞教學尤應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音律美;領略詩詞的意境美;領悟詩詞的情感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正確地背誦下來。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有人說,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歌,是一幅幅美麗的畫,而我要說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詩,只要用心去讀,就能讀出歌,讀出畫,讀出許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來試試。

  (教師以抒情的話語,為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了詩歌的學習要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初讀古詩,想象畫面

  1、自由朗讀兩首古詩。注意“蓑”、“遮”的讀音和寫法。

  2、指名誦讀,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全詩節(jié)奏可以這樣劃分: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通過評讀、賽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詩歌,讀出節(jié)奏。)

  3、再次誦讀全詩,發(fā)揮想象,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想象是理解詩意的翅膀,通過再現(xiàn)詩歌畫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意思的理解,充實詩歌的內(nèi)涵,使學生易學、樂學。)

  三、品讀古詩,領悟詩意

  1、師提出自學要求,生自由組合,選擇其中的一首合作學習,進行品讀理解:

  自學要求:

 ?、?借助課文注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交流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詩中你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流暢地描述出來。

  (這兩首詩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現(xiàn)的是美好的童年,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不遙遠,理解起來也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時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反饋:

 ?、?學習《牧童》:

  ① 理解字詞。

 ?、?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A、“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蹦愀惺艿搅耸裁?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B、“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闭f說詩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讀。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是那么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C、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個可愛、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詩人又想借這個小牧童表達什么呢?

  (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一個“橫”、“弄”、“臥”,更是充滿了隨性、自然。對于學生來說,這就是他們所期盼的無拘無束的生活。這個小牧童,就是他們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導學生置換成牧童,設身處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從而更好地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③ 誦讀古詩,感受意境。

  ⑵ 學習《舟過安仁》:

 ?、?理解字詞。

 ?、?品讀詩句,入情入境:

  A、“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弊x了這兩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兩個孩子淘氣可愛、天真頑皮。

  (從“張”、“使風”等動作中看出。)

  C、你喜歡他們嗎?詩人喜歡嗎?為什么?

  (學生放飛想象,仿佛和詩中的兩個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張傘使風,聽到了水聲、風聲、歡笑聲,想到了自己曾做過的調(diào)皮事,怎能不喜歡呢?而詩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③ 帶著自己的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孩子的調(diào)皮,感受那悠閑的畫面。

  四、再讀古詩,陶冶情趣

  比較兩首詩,你有什么話想對誰說?

  (學了這兩首詩,學生一定有很多感觸,因此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美美誦讀,然后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可對詩中的兒童說,對家人說,對老師說……既可給學生傾吐的機會,又可拓寬思維、豐富體驗。)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默寫《牧童》。

  3、選擇其中一首古詩,可自創(chuàng)一幅圖畫,也可改編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通過回憶,既鞏固了舊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qū)別。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師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結合課前預習,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詞與詩的區(qū)別,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

 ?、?自由讀詞,讀準字音。

  (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合作探究,理解字詞。

  (可以、看圖、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討論。)

 ?、?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p>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

  (“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

  (從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選擇句子研讀體會,學生興趣濃厚。三個兒子的鋪排描寫,生動傳神的動作,讀起來瑯瑯上口,理解起來形象自然。老夫婦的親密無間,配合學生的大膽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這樣,更加拉近了學生與詞中人物的距離,貼近了人物的心理,豐富了人物的內(nèi)涵,使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

  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

  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

  2、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

  (再讀全文,再現(xiàn)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來。不僅是對全文意思的鞏固,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3、總結:

  鄉(xiāng)村條件簡樸,但環(huán)境優(yōu)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你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xiàn)出來嗎?

  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激發(fā)興趣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yōu)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diào)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六、練習設計

  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⑶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讀了這三首古詩詞,你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到怎樣的樂趣?

  3、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等經(jīng)典文學作品,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補充資料】

  作者生平:

  呂巖:字洞賓,唐代京兆人。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以善寫田園著稱,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古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 畔 帳 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xiāng)情。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nèi)心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xiāng)之情。那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xiāng)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fā)現(xiàn)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么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糯?,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jié)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ㄒ唬?默讀

  1、同學們已經(jīng)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么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 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ǘW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一等侍衛(wèi)隨皇上從北京出發(fā),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jié)出發(fā),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寒冬時節(jié),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chǎn)生了疑問,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還不休息?

 ?。ㄈW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 ,為什么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xiàn)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系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么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xiàn)在,卻被吵得鄉(xiāng)心破碎,鄉(xiāng)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 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注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注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xiāng)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xiāng)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xiāng)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一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一些表達思鄉(xiāng)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古詩教學設計13

  《望天門山》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學習這首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古詩的語言非常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優(yōu)美,情感真摯,而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于閱歷和生活積累的局限,很難進入文本所描寫的境界中去,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學生進入情景,深刻地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秀麗。

  一、交流資料,感受意境。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李白及天門山的資料。

  2、教師展示資料(出示課件:天門山兩山對峙,長江洶涌奔騰,一輪紅日掛在天邊,小帆船由遠而近順流而下。)

  (師生共同欣賞。)

  3、師:同學們,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充分地交流。)

  [評: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美景,能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使學生一開課,就能進入文本所描寫的情景中,從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體驗意境。

  1、師:請同學們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看詩人是怎樣用詩句描寫這一壯觀景象的。讀后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大聲誦讀,在小組內(nèi)熱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難點,即對“至此回”與“相對出”的理解。(師相機板書:“至些回”?“相對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詞語。

  (1)理解“至此回”。

  (師再次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觀看水流撞擊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洶涌的波濤的情景。“碧水東流——至此回”,師一邊讀一邊用動作演示。)

  ①再次啟發(fā)學生說自己又讀懂了什么。(主要是解決了哪個“?”)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洶涌的長江水好像是從中間推開了天門山,碧綠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擊到巖石上,激起回旋,更顯得洶涌澎湃。大家能通過誦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一壯觀的景象嗎?

  (學生自由誦讀,然后出示配樂動畫,指名配音朗讀。)

  [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整理出難以理解的詞語,這些詞語如何理解?播放課件再現(xiàn)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是最好的辦法。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與課件的形象直觀感受下,理解到了詩意,突破了難點,再加之教師播放配樂動畫,學生在這種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聲地配音朗讀,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古詩的意境。]

  (2)理解“相對出”。

 ?、賻煟河浀迷凇锻麖]山瀑布》一詩中,也有兩句詩寫得很有氣勢,是哪兩句呢?

  (生齊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趲煟汉軐?作者所望見的兩處景象都是驚心動魄,極其壯觀。不過,《望天門山》和《望廬山瀑布》的“望”卻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兒嗎?

  ③師再次出示課件,(指示學生看順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頭的詩人。)想一想,作者分別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導學生比較:《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遠遠地望,《望天門山》是他乘著小船,從遠處駛過來時望見的。而從遠處看天門山和在近處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遠處看山很模糊,到近處就變大變清楚了。而“兩岸青山相對出”寫的就是作者的這種感受。)

 ?、茉俅握垖W生說出這句詩所描寫的意境。

 ?、菰俅蔚夭シ排錁穭赢?,讓學生大聲地誦讀這兩句詩。

  三、創(chuàng)設情景,想象意境。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畫畫,說說,你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

  (師配樂誦讀詩句,生想象)

  2、學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點撥:眼前這番壯麗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讓人詩興大發(fā)呢?讓我們也像詩人一樣,來吟一吟這首詩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激情誦讀)

  [評:古詩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語言的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優(yōu)美的意境,深摯的情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又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領會意境與情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四、合作朗讀,升華情感。

  1、師: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著奔騰向前,像一頭猛獸一樣撞開了天門山,洶涌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巖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師:一只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流而來,它越駛越近,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師:眼前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fā)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著:(指名讀詩)

  4、師: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著——(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案例評析:

  有人說,詩歌是無譜的音樂,欣賞音樂要用“心”聆聽,因此,古詩“言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是無法講出來的。況且小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于閱歷和生活積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訓,句索其旨”。如果不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去精講細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學生食而不化,泯滅了學習的興趣,倒了學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設計中,教師摒棄了以往單純地理解詩句意思的教學,而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營造了一片詩意的天空,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借助具體的情景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對古詩的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受,并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體驗來突破難點,感受、體驗并想象意境,從而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古詩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在學習中養(yǎng)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3、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信息。

 ?。病摹督^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檢查預習情況:

  試讀課文。

 ?。?、自主識字:

  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怠⒄J字游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

  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共同研究并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小結方法。

 ?。?、獨立或合作嘗試。

 ?。?、學習匯報。

  六、總結

  【評析】

  本課設計著力從如下方面體現(xiàn)立足基礎,促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扎扎實實,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yǎng)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扎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像“流”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yǎng),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xiàn)的規(guī)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借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并實現(xiàn)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借,創(chuàng)設了各種各式、寬松和諧、富于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展信息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于個性發(fā)展、差異發(fā)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fā)展的平臺。整節(jié)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jīng)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zhuǎn)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xiàn)超越。

古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認識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的: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xiāng),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fā)大家思考嗎?(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jù)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佟皯洝笔鞘裁匆馑?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谠娙藭鯓铀寄钣H人呢?(“倍思親”?!氨丁保杭颖?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jié)”,“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墼娙藶槭裁磿綍r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芾首x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谠娙嗽诩視r,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F(xiàn)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僮杂删氉x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總結

  1.今天就是中秋節(jié),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 思鄉(xiāng)之情 憶

  人物 追憶童年 思念親人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古詩教學設計

2.二年級語文古詩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