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份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jié),舊時也稱異姓結(jié)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大家對這個詞都很熟,就連香港B社會拜把子認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禮,一般人都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guān)張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因為感動,所以值得去拜,因為去拜,所以我們要銘記,因為銘記,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對待朋友。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后,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yǎng)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guān)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后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后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fā)生內(nèi)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后,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fā)生了內(nèi)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后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八拜之交_八拜之交的典故故事_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