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生病臥床十多年,雖然我們輪流看護,但下炕出門必須要兩個人攙扶,特別不方便。村里‘德孝基金會’得知情況后,找來理發(fā)師上門給奶奶免費剪發(fā)?!苯眨鄭u膠州市九龍街道小荒村村民楊煥說,看著基金會工作人員熱心照顧奶奶,自己很受觸動,覺得更要把奶奶照顧好。
10月14日,膠州市九龍街道黨工委在小荒村舉行“重陽話黨恩”暨“德孝基金會”成立12周年活動。圖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楊煥口中的“德孝基金會”,是小荒村踐行孝老愛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眾多舉措之一。近年來,由于小荒村的年輕人多在外務工,村里老人既需要照料也需要陪伴,大家便商量出資成立了基金會。從基金會成立至今,僅有360多口人的小荒村已有290余人為“德孝基金會”捐款捐物?!盎饡磕陼槔先嗣赓M理發(fā)、送生日祝福,還會評選表彰優(yōu)秀典型,不僅讓老人享受到關心關懷,對教育子女、弘揚德孝之風,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德孝基金會會長楊文邦說。
教民親愛,莫善于孝。近年來,山東各地著力弘揚孝善文化,以建設道德講堂、成立“德孝基金”等為抓手,倡導孝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推動形成孝老愛親的文明風尚。
每個周日晚上,濟寧市泗水縣興儒公園廣場總是圍坐著一群人,講課的老師或坐或站,侃侃而談,講授的內容是《論語》《中庸》《禮記》等儒家經典。結合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故事,“孝”“誠”“愛”“仁”等儒家思想被傳遞給每位聽眾。
濟寧市泗水縣廣場儒學講堂
依托鄉(xiāng)村儒學講堂、圣源公益國學大講堂、廣場儒學講堂“三個講堂”,泗水縣積極打造“儒風孝道之鄉(xiāng)”。一位村黨支部書記曾把“鄉(xiāng)村儒學講堂”的成效概括為5個“少”:村里不孝順的少了,罵街吵架的少了,偷東西的少了,亂倒垃圾的少了,喝閑酒的少了。
群眾思想上認知認同,行動上才會自覺自愿。為使“三個講堂”長期發(fā)揮作用,泗水縣進一步完善常態(tài)長效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誠信”積分制管理工作,將群眾參與儒學講堂等活動納入積分評定事項,吸引更多人參與儒學講堂活動。
“快看看,街道和村里領導給登上孝善紅榜的示范戶佩戴了紅花,還發(fā)了獎品······”前不久,在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曬米城前村村委會院內,村黨支部書記苑磊對登上紅榜的示范戶進行了表彰,并對上了黃榜的村民進行警示教育。
臨沂市蘭陵縣開展農村孝善紅黃榜評選活動
用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發(fā)揮榜樣典型引領作用,是培育孝老愛親、和親睦鄰新風的又一重要方式。蘭陵縣在各鎮(zhèn)、村廣泛開展孝善紅黃榜評選活動,以紅榜為引領,將黃榜作為警示。“每次榜單公示后,村民們都會拍照發(fā)朋友圈,做好事的人成了‘紅人’,村里還利用大喇叭、村務微信工作群等,宣傳紅榜人員先進事跡,讓更多群眾自覺向先進學習,向模范看齊?!痹防谡f。
淄博市桓臺縣果里鎮(zhèn)伊家村通過成立“陪你到老”志愿服務隊,引導越來越多村民參與敬老助老志愿服務活動;東營市廣饒縣李鵲鎮(zhèn)黃東村辦起“一元餐廳”,村里70周歲以上老人每次就餐只掏1元錢即可······山東通過創(chuàng)新和加強社會管理模式,推動孝老愛親觀念深入人心,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敬父母延伸到尊敬、愛護社會上所有的老年人。(齊靜)
【山東鄉(xiāng)村加強鄉(xiāng)風家風民風建設:孝老愛親 德潤齊魯】相關文章:
3.班主任實習報告
4.讀《祖父》有感
6.酒店培訓心得體會
9.餐廳主管工作計劃
10.辦理工傷委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