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上7時許,文登區(qū)住房保障和房產服務中心開發(fā)管理科負責人于斌,下班后沒有直接回家,而是拐到了霓虹燈小區(qū)——那里還剩下最后的8戶居民沒有拿到不動產權證,他還要盯一下。
這段時間,于斌天天往這里扎。圍繞群眾最關心的房子問題,三個月時間,他用雙腳“走”出了147本房權證。眼下,更是到了“沖刺”的階段。
說到這8戶不動產權證辦理問題,于斌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了一年前。2018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解決城市領域歷史遺留問題,成立城市建設領域矛盾糾紛問題排查化解工作專班后,作為解決房地產相關遺留問題的“專家”,于斌被選為文登專班的骨干成員,專門解決文登區(qū)小區(qū)中的“硬骨頭”。
要說霓虹燈小區(qū)辦理不動產權證有多難——開發(fā)商改制后,新開發(fā)商不承認舊有債務;因年代久遠,居民合同手續(xù)單據(jù)丟失;施工單位售房,手續(xù)不齊全……小區(qū)共5棟樓155戶群眾,自購房起就開始盼房權證,然而這一等就是17年。
居民辦不下不動產權證,孩子就不能在家門口上學,要想抵押貸款也成了難事。為摸清問題癥結所在,快速推進工作,于斌按響了霓虹燈小區(qū)里第一家居民的門鈴:“走訪群眾雖然是一個‘笨方法’,但這可以讓我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為辦理不動產權證打下基礎。”
那段時間,于斌每天不是在調查辦證手續(xù)情況,就是走在調查的路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相關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和群眾家中,全都被他跑了個遍。跑得多了,居民和他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一改最初的警惕抵觸思想,甚至老遠看到他便主動向前打招呼,了解不動產權證辦理進展。
于斌走遍155戶群眾家中,連續(xù)半個多月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他摸排出辦理不動產權證最大的問題就是手續(xù)辦理不齊全。但有了容缺辦理的政策“加持”,工作很快便推進到了最后步驟。然而,于斌還沒來得及高興,又有一個“攔路虎”擋在了面前。
沿街一排樓的幾戶群眾打通了自家的車庫和草廈子。由于兩者分別為非住宅和住宅,不能放在一塊進行測繪,而按照規(guī)定,測繪必須要進行實地測繪,這就導致最后測繪程序無法正常進行。
眼看霓虹燈小區(qū)的房權證辦理工作又要停滯,于斌又拿出了最開始的“笨方法”,走遍每戶群眾家中、草廈子、車庫,挨家挨戶進行設計圖紙比對。比對后,于斌發(fā)現(xiàn)圖紙與實際情況99.9%無出入,和測繪公司反復研究協(xié)調后,決定突破機制壁壘,用設計圖紙代替測繪實物。
3天時間,4次協(xié)調會,5次現(xiàn)場測量,由于于斌做了大量扎實的前期工作,大膽提出關于每家每戶測繪圖紙的建議,使得辦證工作最后一個障礙迎刃而解。
3個月后,困擾霓虹燈小區(qū)居民17年的難題終于得到解決,居民們開始陸續(xù)辦理不動產權證書,于斌用雙腳“走”出的147張不動產權證。
“剩下這8戶,估計再有段時間就結束了。”接下來,于斌將繼續(xù)解決龍都麗景、上海城小區(qū)爛尾問題……
【威?;狻稗k證難” 三個月“走”出147本房權證】相關文章:
3.班主任實習報告
4.讀《祖父》有感
6.酒店培訓心得體會
9.餐廳主管工作計劃
10.辦理工傷委托書